首页> 内审师 > 内部审计基础 >

课程讲义 >>答疑编号:NODE00862000306200000114

2014-11-04 20:45:21  来源:
F3.2.2无论是抽样风险还是非抽样风险都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要求内部审计师能够考虑到与活动、目标、资源和经营相关联的重要风险,并设法将潜在的风险保持在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上,即把风险控制在“合理”(reasonable)的范围内。“合理”的涵义包括:(1)成本/效益原则,即在收集审计证据时,要充分考虑收集成本;(2)重要性(materiality)原则,即收集的审计证据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意见或行动。
  内部审计师可以采用绝对数和相对数(例如,占所有者权益的百分比、占利润的百分比、占资产的百分比)两种方法来量化重要性水平,同时,也可以根据问题的本质属性,来判断重要性水平。
【提问内容】重要性水平可以量化吗?可以的话,其与抽样样本量之间是否有关?
【回复内容】您的问题答复如下:可以的。
重要性要从性质和数量上来考虑,重要性水平仅是数量金额上的,是重要性的一个方面。
重要性水平是一个衡量标准,超过该水平的错报就是重大错报,是对报表的一个保证程度。重要性水平分为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重要性水平是重要性的数量表示,是一个临界点,在审计中其表现形式是金额额度。重要性水平来自于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即审计人员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判断会计报表使用者能够容忍的会计报表中最大差错额,这一差错额在特定环境下不会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依据会计报表进行判断或决策,但超过这一差错额就可能影响其判断或决策。重要性实质上强调了一个“度”,在审计报告中,允许一定程度的不准确或不正确的存在,但是要以这个“度”的为界。如果会计信息的错报或漏报可能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或判断时就可确认为重要,否则就不重要。 

1.重要性水平、重要性、重大错报风险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复:重大错报风险与重要性的两者关系:(1)审计程序实施时检查发现的错报,是否属于重要错报,或者是该项错报连同其他错报一起,是否构成重大错报,则应由重要性水平来界定。因此,按照1221号审计准则指南伪意见,从数量角度考虑,重要性水平是门槛或临界点,在该门槛或临界点以上的错报就重要的,是重大错报;反之,该错报则不重要,不属重大错报;(2)重大错报风险与重要性之间成反向关系,重大错报风险越高,应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越低;重大错报风险越低,应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越高。 重要性要从性质和数量上来考虑,重要性水平仅是数量金额上的,是重要性的一个方面。

2.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呈反向关系
答复:比如注册会计师有两个选择,一个是重要性水平为100万元,一个是重要性水平为1000元,现在注册会计师决定接受的重要性水平为1000元,那么注册会计师就要执行审计程序来发现和确定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中存在的超过1000元的错报,和重要性水平100万元相比,注册会计师面临的审计风险就高出许多来,即注册会计师决定接受更低重要性水平,审计风险会增加。

所以重要性水平越低需要的样本量越多。

祝您学习愉快!
最新更新